次韻倉央嘉措詩二十首〈之二〉


原詩:《曾慮多情損梵行,入山又恐誤傾城。世間安得雙全法?不負


來不負卿。》此詩用韻輕快,表面讀來像似情詩,其實深富佛理,甚是喜歡,一時興起戲作步韻二十首。

十一


追想當年中國行,臨風感賦躍長城。


籠沙依舊秦淮月,歌舞樓台憶漢卿。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杜牧《泊秦淮》詩:煙籠寒水月籠沙泊秦淮近酒家。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後庭花。



關漢卿:字己齋叟,元大都人,是元朝初期的雜劇作家、散曲家、戲曲家,曾為太醫院尹,博學善文,精通音律,為人幽默風趣又多智,相傳寫過六十多本雜劇,但大部分多已散佚,著名的如:《竇娥冤》。被譽為中國戲曲之父。散曲有:《四塊玉‧別情》、《沉醉東風》、《碧玉簫》....




十二


新政澤民佳則行,黃金戰馬遍華城。


孝公薨別商君裂,借鏡覆巢薦惠卿。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秦孝公:姓贏名渠梁(西元前381~西元前338),秦獻公之子,21歲即位,在位24年,即位之前秦國國勢已衰弱,河西之地被魏國兼併,在位期間致力於恢復秦穆公時的霸業,頒布求賢令,任用商鞅變法,國勢漸強,奠定秦國未來兼併六國,統一中國的基礎。





商鞅:衛國國君後裔,姓姬,一說姓公孫,故稱衛鞅、公孫鞅,河西之戰有功封於商,世稱商鞅。(西元前390~西元前338),少時喜好刑名法術之學,聞秦孝公求賢令攜李《法經》入秦說孝公帝道、王道、霸道之術,後以富國強兵之策受孝公賞識重用實施變法,因法令嚴苛,得罪當時貴族宗室、既得利益者之忌恨,孝公死後,惠王繼位,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,商鞅戰死於彤,屍體被處以車裂刑,全族亦被誅滅。





呂惠卿:字吉甫,號恩祖,生於宋仁宗明道元年,死於宋徽宗政和元年(西元1032~1111)。王安石變法時一手提拔擔任新政左右手,宋神宗熙寧七年,王安石罷相還推薦呂惠卿參知政事,剛掌政即起王安國(王安石之弟)、李士寧之獄,借以打擊王安石,意圖使王安石不再重登相位,致使變法派(新黨)內部分裂,互相不斷攻擊。《宋宰府編年錄》:“安石之於惠卿有卵翼之恩,父師之義。”為一己官祿之私,恩將仇報,終究致使新政盡廢,變法失敗。死後列入《宋史奸臣傳》。



十三


功名一夢伴雲行,詩艷人微攀闕城。


寥落貧寒詞客命,花間開派祖飛卿。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溫庭筠,字飛卿,太原祁人,生於唐憲宗元和年間。詩思神速,文筆絕美,多艷詞,詩風優雅、明亮、華麗,開啟五代花間詞派;行為放蕩,一生因人作計,荒唐潦倒,是才子兼浪子型詩人。《全唐詩話》云:“庭筠才思豔麗,工於小賦。每入試,押官韵作賦,凡八叉手而八韻成,時號“溫八吟”。多為臨鋪假手,日救數人。”




花間集:中國晚唐五代詞派。五代後蜀趙崇祚選錄唐末五代詞人十八家作品五百首編成《花間集》。溫庭筠的詞列於卷首,因此被尊譽為花間鼻祖





十四


臨池無間學書行,二紀專精坐管城。


顛張狂素淋漓後,終歸羲獻與真卿。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唐‧孫過庭《書譜卷上》:“余志學之年,留心翰墨,味鍾張之餘烈,挹羲獻之前規,極慮專精,時愈二紀,有乖入木之術,無間臨池之志。”一紀:15年。




愈 作寓言《毛穎傳》,稱筆為管城子。因以管城子為筆的别


黄庭呈孔毅父》管城子食肉相,孔方兄有絶交




顛張狂素:唐朝張旭、懷素善草書,為狂草開創者,每於酒醉後揮筆而就,酣暢淋漓,史稱顛張狂素。




羲獻:王羲之、王獻之父子,晉朝書法家。




顏真卿:唐政治家、書法家,與柳公權合稱“顏柳”,顏柳楷書與歐陽詢、趙孟頫合稱楷書四大家。


十五


醉柳迷花如夢行,離魂斷魄哭酆城。


南飛孔雀啼紅血,同穴殉情悼仲卿。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酆都城:位於長江北岸,重慶市下游176公里處,酆都縣名山鎮,名山原名平都山,蘇軾有詩曰:“平都天下古名山。”相傳漢代陰長生、王方平在此修道成仙,因人稱“陰王”久而訛傳為“陰間之王”,自晉代以來,佛道寺院殿宇修建,僧樓櫛比鱗次,每每想像陰曹地府之狀,逐漸的十八閻王殿、奈何橋、鬼門關、望鄉台、五雲洞....遂為“鬼城”代名詞。





《孔雀東南飛》:序曰:漢末建安中,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,為仲卿母所遣,自誓不嫁。其家逼之,乃投水而死。仲卿聞之,亦自縊於庭樹。時人傷之,為詩云爾。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....孔雀東南飛》,原題為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,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與《木蘭辭》並稱樂府詩雙璧。創作東漢獻帝建安年間,作者姓名不詳



十六


琴韻情挑夜行,車騎酒舍出城。


我意當鑪學賣酒,試向文園問長卿!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《史記‧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,好音,故相如繆與令相重,而以琴心挑之。相如之臨邛,從車騎,雍容閒雅甚都;及飲卓氏,弄琴,文君竊從戶窺之,心悅而好之,恐不得當也。既罷,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。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乃與馳歸成都。家居徒四壁立。卓王孫大怒曰:「女至不材,我不忍殺,不分一錢也。」人或謂王孫,王孫終不聽。文君久之不樂,曰:「長卿第俱如臨邛,從昆弟假貸猶足為生,何至自苦如此!」相如與俱之臨邛,盡賣其車騎,買一酒舍酤酒,而令文君當鑪。相如身自著犢鼻褌,與保庸雜作,滌器於市中。卓王孫聞而恥之,為杜門不出。




溫庭筠《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》:“子虛何處堪消渴?試向文園問長卿。”



十七


秋雁春熏迴北行,嬌聲飛入洛陽城。


輕肥衣錦金帶紫,誰肯牧羊學子卿!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班固《蘇武傳》:“武字子卿,少以父任,兄弟并為郎,稍遷,至移中廄監。...天漢元 年,且 侯單于初立,恐漢襲之。乃曰:漢天子,我丈人行也。盡遍漢使路充國等。武帝嘉其義,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,因厚賂單于,答其善意。




輕肥:輕裘肥馬。《論語雍也》:“赤之齊也,乘肥馬,衣輕裘。




史記.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,如衣繡夜行,誰知之者!




《史記范睢蔡澤列傳》:“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要(腰)。”又,《漢書百官公卿表》:“相國、丞相,皆秦官,皆金印紫綬。”用紫色帶子繫黃金做的官印,簡稱印綬,比喻官爵顯要。



十八


道亡問津列國行,遲遲菜色困匡城。


東西南北成至聖,世祿無憂好世卿!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《史記‧孔子世家》:“魯哀公十四年春,狩大野。叔孫氏車子鉏商獲獸,以為不祥。仲尼視之,曰:「麟也。」取之。曰:「河不出圖,雒不出書,吾已矣夫!」顏淵死,孔子曰:「天喪 予!」及西狩見麟,曰:「吾道窮矣!」喟然歎曰:「莫知我夫!」子貢曰:「何為莫知子?」子曰:「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學而上達,知我者其天乎!」





《孟子‧萬章下》:孔子之去齊,接淅而行;去魯,曰:『遲遲吾行也。』去父母國之道也。可以速而速,可以久而久,可以處而處,可以仕而仕,孔子也。」





《禮記王制》:雖有凶旱水溢,民無菜色。《荀子富國》:故禹十年水,湯七年旱,而天下無菜色者。





《論語‧先進第十一》:子畏於匡,顏淵後。子曰:吾以死矣。曰:子在,回何敢死?匡城:春秋時期的匡城在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部





《禮記檀弓上》孔子既得合葬於防,曰: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。今丘也,東西南北之人也,不可以弗識也。於是封之,崇四尺。


鄭玄注東西南北,言居無常處也。





先秦時代中國實行世卿世祿的制度,上至天子、王侯,下至公卿、大夫,他們的爵位、封邑、官職都是父子代代世襲



十九


秋雨靈均湘水行,懷悲含恨出城。


汨羅浪似千年恨,今日離騷冠九卿。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屈原:姓屈,名平字原,又字靈均,約生於公元前343年。是戰國時楚國宗室貴族。少時即才華橫溢,曾任左徒,世稱三閭大夫。其愛國情操為奸臣所害,兩度被迫流亡,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在絕望之餘自沉於汨羅江,世人為紀念這位愛國詩人,訂這天為“端午節”。著有:離騷、九歌、九章、天問、漁父...



二十


霜落疏松拂曉行,攜符騎鶴下芝城。


蟠桃親捧來添壽,兜率神仙是道卿。


【自注‧注釋】


《華嚴經第二十三》:“智慧境界。無有邊際。究竟清淨。猶若虛空。如此世界。兜率天宮。諸菩薩眾。如是來集。十方一切。兜率天宮。悉有如是。





《西遊記》第五回〈亂蟠桃大聖偷丹、反天宮諸神捉怪〉:“好大聖,搖搖擺擺,仗著酒,任情亂撞,一會把路差了,不是齊天府,卻是兜率天宮。一見了,頓然醒悟道:「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,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,如何錯到此間?





~~~文/安之府~~~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車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