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
 





4大「發酵力」食物!能防癌、抗老、助減肥


康健雜誌141 作者:楊心怡



黃豆變納豆、蔬菜變泡菜,營養變加倍。發生了什麼神奇事?


古早時代沒有冰箱,為了保存食物,可能在西元紀元前數千年,


在使用山羊乳、牛乳時就偶然發現了「發酵」。尤其日本,


因為濕氣很重,反而演變成發酵食品的先進國家,


連黴菌都能有效利用,生產出醬油、味噌、米醋等調味料。


納豆也是日本和尚無意間發現的。用醬油蒸煮曬乾後的大豆,


原本保存在倉庫的乾稻草上,竟發酵產生黏稠拉絲的納豆,


更可口下飯。


韓國人則想到利用辣椒、蒜頭及鹽分保存各時節的蔬菜,


成為現今的泡菜。





事實上,發酵最早是描述釀酒過程中氣泡產生的現象,


是微生物利用釀酒原料中的醣類成分代謝產生了二氧化碳,


並釋放到外界所造成。


但隨著科學知識及加工技術的演進,只要是因微生物(包括乳酸菌、酵母菌、納豆菌等各式菌種)或微生物所含酵素的生理活動而引起


的化學變化,將大分子分解轉變成小分子的過程,例如澱粉分解成


寡糖、雙醣、單醣,或是蛋白質分解成、胺基酸等,


都可稱為「發酵」。


像大豆發酵產生異黃酮衍生物,就因為更有利吸收,而增強抗氧化、抗發炎、抗過敏等活性。


發酵與腐壞都是菌種作用的結果,差別就在於發酵過程中益菌獲勝。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 養學系 教授謝榮鴻說明,發酵過程中的高鹽、


酸性環境及發酵菌種的存在,有助於益菌生長及代謝,相對也是在


抑制雜菌;益菌為了要生存,透過本身的酵素系統,將原料成分


代謝轉換成其他可利用的營養物質,才會增加了原本不存在或


少量存在的新營養物質,不純粹只是好吃、易吸收而已。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車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