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節間收了一件60年代的老藏茶(賣家說是40年代的),30公斤重,外披覆厚實的犛牛皮全包,內有6條長竹筒,每個竹筒內裝5包藏茶,每包藏茶1公斤。中國藏茶自唐朝有記錄以來,已是千年古茶。藏茶是少數民族中近三百萬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飲品,又稱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,從古到今,按歷史時期和各地風俗不同又稱為大茶、馬茶、烏茶、黑茶、粗茶、南路邊茶、磚茶 、條茶、 緊壓茶 、團茶、邊茶等。 採摘於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,當年生成熟茶葉和紅苔,經過特殊工藝精製而成的全發酵茶。藏茶屬於最典型的黑茶,其顏色呈深褐色,又是全發酵茶。
藏茶其實就是銷往藏區的黑茶。據了解,被藏族人稱為“磚茶”的藏茶與當前市場上熱門的雲南普洱茶有著諸多相似之處,無論制作工藝還是品質功效都大同小異,均具降脂、減肥、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。其實,普洱茶與康磚、金尖等藏茶一樣,均是黑茶家族中的重要成員,屬于後發酵茶,都曾經是銷往邊疆的茶葉,同樣保存時間越久陳香味就越醇厚。藏茶按年份和品質確定價值,收藏性很強,目前的價格升值空間較大,收個一件來玩玩、保值。
目前,雅安茶廠、吉祥茶廠等一些企業都推出了價格不菲的專供收藏的精品“藏茶”,採用的都是存放了4至5年的上等原料,並制成了各種形狀,壓制上各種吉祥圖案,中等型號每塊500元,最大型號價格上萬元。據悉,即將在廣州嘉德上拍的陳年藏茶也有部分塊狀包裝,每塊重量從四兩到0.8公斤不等,估價1公斤1萬元。本件是兩大塊牛皮編成,兩邊側面再用另種皮質縫上。
早在11世紀前後,即北宋熙寧年間(公元1074年),就有用綠毛茶做色變黑的記載。黑茶是很多緊壓茶的原料,黑茶壓制成的緊壓茶有獲磚茶、黑磚茶、花磚茶、湘尖茶、青磚茶、康磚茶、金尖茶、方包茶、六堡茶、圓茶、緊茶等等。以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雲南、廣西等省區為主要產區。黑茶的年產量很大,僅次于紅茶、綠茶產量,成為我國的第三大茶類。黑茶以邊銷為主,部分內銷,少量外銷,因此,習慣上又把黑茶制成的緊壓茶稱為邊銷茶。側邊便於捆綁搬運的皮繩頭。
藏茶”是今天的人們所不熟悉的,但它的飲用和收藏,已經開始走進了城市人的生活。早期都是以人工馱運。
中國嘉德廣州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還將于12月上旬推出藏茶拍賣專場。這批藏茶均有完整的獸皮包裝,重量從20公斤到35公斤不等,年份在40年到100年之間,是西康地區最高佛教聖地色須寺珍藏之寶,每件估價約在30萬元—50萬元之間。廣東茶葉研究所專門派出專家對其成分鑒定,認為符合國家衛生標準,屬于陳年黑茶,品質上乘。這批即將上拍的茶葉多數是四川省雅安茶廠40年前至80年前出廠的茶品,十分罕見。四川省雅安茶廠是一家有近300年歷史的老茶廠,主要生產藏區用茶。藏區不產茶,但藏族人民的生活離不開茶。藏族人民喜食酥油、牛肉等高蛋白高熱量食品,飲食結構特別需要茶葉所含的茶素、維生素等來調節均衡身體所需。自宋朝以來,雅安由于緊鄰藏區加上產好茶,雅安茶葉就被中央政府指定向藏區供應,並用茶葉換取西藏的戰馬。近幾年,雅安市一些大的茶廠為了將這種茶推廣至內地市場,提出了“藏茶”這個概念。
文成公主的傳說
“ “藏茶”的傳奇,起自一千多年前的盛世唐朝,據史料記載,唐貞觀十五年,唐太宗李世民將皇室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的王子松讚幹布,這一年的正月十五,由官員、軍隊、醫師、工匠、商人組成的上萬人龐大的隊伍在京城長安集結,馬匹和駱駝以及載重車輛,滿載著杭州的綢緞、成都的蜀錦、太湖的香米、江西的瓷器,還有皇室的書籍、黃金、白銀,浩浩蕩蕩,迤邐而直奔西南。
特別重要的是,隊伍還攜帶著來自雅州(今天的四川雅安)的大量茶葉,這種茶葉被壓成餅狀,也叫餅茶。攜帶茶葉,是皇室採用了經常往返吐蕃的大唐使節和吐蕃大臣的建議——漫長旅途、西南高原惡劣氣候下的日常生活,沒有這種餅茶是斷斷不可的。果然,進入川藏之後,隊伍行進之路,隨著海拔的升高,尤其是漢人的高原反應逐漸強烈起來,頭暈目眩、四肢無力、心跳、嘔吐,隊伍呈現了前所未有的困頓與疲累。此時,文成公主聽從了藏人的建議,命人打開茶餅的包裝,燒出大量的茶水,供所有人飲用,人人頓時覺著神清氣爽,種種不適一掃而光。經過短暫的休整後,繼續前行,這樣的大隊人馬就是依仗茶餅的勁道,終於來到了吐蕃,更把這種神奇的茶餅作為禮物,贈送給吐蕃上層人士和僧侶。這個古老的傳說,在今日的藏族聚居區依然被盛傳著,藏族老鄉中至今一直保持著“寧可三日無糧,不可一日無茶”的俚語,那個“茶”,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“藏茶”。
茶馬古道上的官茶
常海說,文成公主進藏之後,漢族的茶葉開始成了藏族人的寶貝。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康藏高寒地區的人們,缺少蔬菜,所攝取的大抵是些糌粑、奶類、酥油、牛羊肉等高熱量的東西,而茶葉能夠分解脂肪、防止燥熱,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,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,但藏區不產茶。而在內地,國家的戰事、兵役、工程需要騾馬,藏區需要茶葉,換馬和運茶也就成了國家壟斷的生意,由唐以來形成的縱橫交錯的茶馬古道,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。
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“茶馬互市”。北宋時代,茶馬交易主要在陜甘地區,換馬的茶葉就地取于川蜀,並在成都、秦州(今甘肅天水)各置榷茶司和買馬司。元代時,官府廢止了宋代實行的茶馬治邊政策。到了明代,又恢復了茶馬政策,而且變本加厲,據《明史·食貨志》記載“明初,雅州碉門茶馬司規定,上等馬給茶40斤,中等馬給茶30斤,下等馬給茶20斤……”到了戰馬稀缺年份,雅州碉門茶馬司又改規定“上等馬給茶120斤,中等馬給茶70斤,下等馬給茶50斤”。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在《茶馬》詩中說“黑茶一何美,羌馬一何殊”,其中的“黑茶”,就是現今的藏茶,足見當時茶馬交易市場的興旺與繁榮。至清代,茶馬治邊政策有所鬆弛,私茶商人較多,在茶馬交易中則費茶多而獲馬少。清朝雍正十三年,官營茶馬交易制度終止。
“山間鈴響馬幫來”,千百年來,那些國家或民間的千百萬商人與民伕們,要涉過洶湧泡哮的河流,攀過巍峨的雪峰,則非常人所敢體驗,馬幫中盛傳“正二三,雪封山;四五六,淋得哭;七八九,稍好走;十冬臘,學狗爬”,至今還在述說往昔那些艱難困苦的景況。川茶就是在這艱苦的條件下運至藏區各地的,川藏茶路就是漢藏人民在這樣艱苦條件下開拓的。
蒙頂山上的那片綠
國家一級評茶師、成都茶與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員雷波在深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。“藏茶”為什麼從雅安進入藏區,雅安和“藏茶”怎麼個關係?
雷波說,雅安不僅是茶馬古道上“藏茶”入藏的起點,更因為這裡是“藏茶”的唯一產區。雅安境內有座蒙頂山,傳說西漢時期有位叫吳理真的道士在蒙山收集野茶,種下七株仙茶,取甘露井水熬煮,創造了“茶”這個流芳百世的飲品,吳理真自然也就成了傳說中的茶聖,這個茶聖要比唐朝的陸羽早上很多年。蒙頂山盛產品位極佳的茶葉,這就讓雅安成為“藏茶”生產中心和茶馬交易的集散地,同時又集中了從四川瀘州、宜賓、灌縣、重慶等地和一部分雲南的原料茶重新整合,規模空前壯大。歷史上運送“藏茶”的馬幫在古雅州集結時,最多達到三千壯丁,兩千馱馬,幾乎每年都有15000匹以上甚至多達20000匹馬在雅安成交。
解放以後,雅安“藏茶”的生產和入藏一直得到高度重視,1950年5月,國營公司直接向雅安18家茶商訂購17.2萬包茶葉,組織入藏;1985年2月,雅安茶廠受中央代表團和國家民委的委託,歷時72天,完成為西藏自治區成立20週年生產的40萬份印有“中央代表團贈”的“康磚”和“金尖”禮品藏茶,由中央代表團贈送給西藏每戶牧民。
“康磚”已難尋
深圳資深的“藏茶”收藏家王歡來有不少陳年“藏茶”,甚至有用狼皮包裝的“藏茶”,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口袋的上蓋,裏面就是5塊一層的茶磚,上下共分4層,每塊茶磚上都有一張標簽,那應該是幾十年前的標簽,標簽的正上方是五角星與紅旗,正下方註冊商標則是“民族團結”牌,左側標著“康磚”兩個大字,最底下標著“四川雅安茶廠”的小字。他說這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“藏茶”,已經很難尋覓了。
王歡來介紹說,200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曾經拍賣一件牛皮包裝的一包“藏茶”,是1958年生產的,30公斤裝,起拍價48萬元,最後以90萬元成交。這樣的拍賣幾乎每年都有,2009年,在廣州白天鵝賓館拍賣上個世紀60年代的“藏茶”,最終以每包50萬元成交。1992年雅安茶廠出產的“藏茶”,現在的價格已經被推高,達到每包3.8萬元,業內人士一致看好那批“藏茶”,相信再過十年八年,漲到幾十萬元一包也不是沒有可能的。
198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20週年時,雅安茶廠生產了一批“康磚”,總計40萬塊,作為禮品贈送給藏族各界群眾,如今這樣的“康磚”已經難尋了,因為大多已經被消費掉了,偶爾出現,價格高得咋舌。有鋻於此,200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40週年時,雅安茶廠又出了10萬茶磚,除了贈送給藏族群眾一部分外,茶廠也搞起了市場經濟,對外銷售,價格也不低,結果被廣東的兩三個收藏家把倉庫裏剩餘的茶磚全部買下了。這批茶磚未來的市場走勢應該也十分堅挺,時下人們最看好的是“康磚”和“金尖”。
王歡來說,在全國“藏茶”收藏家裏面,廣東最為著名;而廣東省,東莞和中山這兩個城市則是所謂的“藏茶之鄉”,就是說那裏收藏、儲存藏茶的最多,有個別人貯藏數十噸。至於深圳,“藏茶”的收藏剛剛起步,有著大手筆的人已經開始運作了。
王歡來又說,你問到,“藏茶”的收藏為什麼會火起來?我想主要有兩個因素。一是出自雅安蒙頂山的“藏茶”,能夠讓地處高寒地區、長年吃肉的的藏族群眾千百年來喜好,必有它內在的道理,也就是這種茶葉至少能夠去油脂、軟化血管的功效。現代醫學也證明瞭,長飲“藏茶”,能夠治療亞健康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城市病,這種消費品價格當然是一路上漲的,收藏者和商家當然不會錯過“拿貨”的機會;二是“藏茶”比起爆炒過的普洱、龍井、大紅袍來說,價格較低,原因是2000年以前,雅安茶廠的產銷還是沿用統購統銷的做法,銷往藏區茶磚的價格就異常地低,2000年之後,雅安茶廠開始搞活經營,價格雖然上來一些,但還是十分低,如今一些聰明商人已經開始介入,大量地吃貨。至於收藏者,更為關注的則是陳年茶磚,因為藏茶是深度發酵的黑茶,它存放的時間越久,味道越醇厚、幹爽、陳香,年份越久的“藏茶”,其經濟價值就越高,所以陳年“藏茶”是越久越好,具有非常好的收藏價值。
黑茶的保存1、陰涼忌日曬,日曬會使茶品急速氧化,產生其他化學成分。 2、通風忌密閉,通風環境既能幫助茶品自然氧化、適當吸收水分,還能避免吸收異味。儲存時忌用不透氣的塑料袋密封,最好用牛皮紙、皮紙等材料,也不能與有異味的物質混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