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劉天華的師從談起
涂明順
被喻為中國「二胡之父」的劉天華師從何人?這個問題向來少有人提及,所謂名師出高徒,是不是劉天華也是師從名門?否則怎會造就一代音樂大家?在找尋解答的過程中,卻發現許多讓人驚訝的答案。
西元一八四0年鴉片戰爭以後,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混亂、苦難的年代,西方文明破門而入,中國傳統文化面臨崩解,主張新學之士極欲全盤西化,在音樂方面,民族音樂地位被鄙視,二胡毫無價值可言。
西元一八九四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,一八九五年清朝戰敗,被迫簽訂「馬關條約」,將台灣割讓與日本。同年二月四日,劉天華出生於江蘇省江陰。
劉天華自幼在其父親劉寶珊所創辦的「翰墨林小學」接受新式教育培養,雖然此時對民族音樂有興趣,卻被其父親阻攔,並曾將其攜回家中的二胡折斷,並給與嚴厲的指責。
十四歲時考入常州中學,參加軍樂隊,吹小號與軍笛,正式學習音樂。同時向後來成為校長的童斐學習昆曲與二胡、笙、笛、三弦、嗩吶等樂器,至此對於民族音樂正式開啟學習之路,其後更因為優異的表現,開始了音樂教育工作,時年僅十七歲。
事實上,從劉天華的求學過程,可以看出他並未接受過專門的音樂教育,從中學畢業後即迫於生計而投入教育工作,但是他的音樂性並非天生的,據胞兄劉半農在《書亡弟天華遺影后》一文中寫到:「天華性情初不與音樂甚近,而其『恒』與『毅』則非常人所能及。擇業既定,便悉全力赴之;往往練習一器,自黎明至深夜不肯歇,甚或連數十日不肯歇。其藝事之成功實由於此,所謂『人定勝天』者非耶?」這樣的精神讓他茲茲於音樂的鑽研,同時奠定了往後的基礎。
在崇尚西方文化的當時,對於民族音樂的堅持是難能可貴且需要非凡毅力的。為了學習二胡,他曾拜江陰城涌塔庵小和尚為師;在當上教師後,還不顧身譽向華士鎮乞丐龔發健學嗩吶,為此還失去了華士小學的教職。1915年被聘回母校任教後,仍千方百計的尋找知名藝人、和尚、道士,甚至遊民乞丐,向他們學習樂器精華。就連較為人所知的二胡與琵琶師承對象周少梅,其身份原為頤山鎮一家雜貨店的夥計,後來才被劉天華介紹至常州任教。
相較於民族音樂學習之路的坎坷,在西方音樂的學習上則順遂許多,除了中學時代所接觸的軍樂隊以外,在北大任教時還曾向俄籍教授托諾夫學習鋼琴、小提琴和作曲理論,並向北京燕京大學外籍教授歐羅伯學習理論作曲等。
縱觀其一生的經歷,我們看到他在傳統文化維繫上的努力,在創作中除了繼承民族傳統,同時又融匯西洋作曲法,使作品具有新的氣質,為民族音樂的發展探求一條新路,反映中國的當代社會現實。而在教學方面,更借鑒了西洋音樂的教學方法,用練習曲和樂曲相結合、循序漸進的方法來進行教學,為民族音樂的教學體系奠定了基礎。
細看劉天華學習音樂的過程,我們會訝異於這位將民族音樂帶進最高學府的第一人,竟然從未上過大學、從未接受過專門的民族音樂教育,其師承均來自民間,但其成就卻如此讓人推崇。所謂時勢造英雄,在劉天華誕生112年後的今天,我們可以斷定是時代造就了一代大師,但其自身的努力才是我們應效法與借鏡的。
劉天華年表 (涂明順製表)
1895年2月4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。
1899年就學於父親劉寶珊創辦的「翰墨林小學」,接受新式教育的培養。
1909年考入常州中學,參加了軍樂隊,吹笛練號,開始接觸西洋音樂。
向童斐學習民族樂器及昆曲。
1911年拜師江南名家沈紹周之門學習琵琶
1912年加入上海“開明劇社”樂隊。在此期間,不僅掌握了多種西洋銅管樂器的演奏,還開始自學音樂理論、鋼琴和小提琴。
1914年在江陰華士鎮上的華士小學、常州等地的學校任音樂教師,組織學生的絲竹樂隊和軍樂隊。
喪父。
拜華士鎮乞丐龔發健為師學嗩吶。
1915年被聘回常州中學任教,完成《病中吟》初稿
1916年與殷尚真女士結婚。整理中國古樂及民間音樂《瀛州古調新譜》、《佛曲譜》及《安次縣哨子曲譜》等。
1917年向周少梅學習二胡和琵琶,並有意識地對民間藝人進行採訪,記錄民間樂譜和從事音樂創作。
1918年向沈肇州學習琵琶
創作《空山鳥語》。
1920年赴河南學習古琴。
192l年在江陰組織「暑期國樂研究會」。
1922年4月應北大校長蔡元培之聘,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(同年秋改為音樂傳習所),教授琵琶。
1923年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音樂科教職
1924年創作《月夜》
1926年兼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教職。同時,向在京的俄籍教授托諾夫學習鋼琴、小提琴和作曲理論。
第二次組織「暑期國樂研究會」。
創作《苦悶之謳》,並學習昆曲。
1927年在北京創辦「國樂改進社」,創作《悲歌》《歌舞引》《改進操》
創辦《音樂雜誌》。
從北京燕京大學外籍教授歐羅伯學習理論作曲。
1928年創作《良宵》《閒居吟》發表《空山鳥語》定稿。
1929年創作《虛簌》。
1930年在北京飯店舉行民族音樂會。
記譜《梅蘭芳歌曲譜》。
1931年創作《光明行》,灌錄由高亭公司出版的二胡曲《病中吟》、《空山鳥語》,及琵琶曲《歌舞引》、《飛花點翠》。
1932年1月創作《獨弦操》,5月創作《燭影搖紅》。
6月1日罹患猩紅熱,8日凌晨5時20分病逝,葬於北京香山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