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早期古逸茗壺


"古逸茗壺"是一種沒有流,也沒有把的壺。


壺底有一個開口,壺和托緊密可防止茶湯由底部開口流出。


泡茶時藉由食指撫按蓋孔,控制其通氣及茶湯出水俐落直順,


由於壺身高度氣密而較能保留茶葉香味,使泡出的茶湯比傳統茗壺更加香醇。


王維/相思


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幾枝。願君多採擷,此物最相思。


容量約220cc



 



 





 












 



 





古逸壺

  台灣鄧丁壽先生發明的新型陶藝壺--古逸茗壺,以設計上的獨具匠心而獲得了台灣標准局十五年專利權書。

  中華傳統品茗壺除壺身外,都由"提耳、壺蓋、壺嘴"三部分組成。但傳統茗壺的最大缺憾,在于沏茶時從壺嘴倒出的水流不易掌握,易灑出杯外。還經常造成壺蓋脫落而導致破損,特別是精巧的工藝小壺,一旦壺蓋破損,則有"一失足成千古恨"之憾。

  而鄧丁壽發明創制的"古逸壺",則利用了氣流對流和物理學中的"虹吸原理",將壺嘴由傳統的在壺身側套改爲在壺底部的正中。這樣與在壺蓋上設計的小氣孔相配,成了垂直線貫穿。又在壺身底部及專用壺底座的配合上,設計成"氣密座",使壺身與底座粘合成絕對彌合密封狀態,這樣當壺中注滿水時,茶水即不會從壺底部(即新型壺嘴)滲漏,而當需要品飲、倒出壺中茶湯時,只要以食指按住壺蓋上的氣孔,提起茶壺後,以手指的開、合,就可運用自如地將茶湯倒出(倒茶時要保持水平狀態運作,不宜傾斜壺身倒茶)。

  此壺既可有效地控制茶湯量,使茶湯直落杯中而不必擔心茶水外濺,更不會造成壺蓋脫落。另外因壺身高度氣密,而更加保持了茶的香味,使泡出的茶湯比傳統茗壺更香醇。

  目前,造型古樸的"古逸壺",不但在功能上創新,且在造型藝術上也日益精湛,成爲一具不可多得的工藝壺,確是傳統茗壺的更新換代産品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單車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